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更新時間:2023-06-07 14:08:53 節(jié)日習俗 我要投稿
- 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1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你知道哪些呢?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2.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lián)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lián)專著《檻聯(lián)叢話》對楹聯(lián)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4.貼年畫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diào)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染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xiàn)了年畫三個重要產(chǎn)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6.吃餃子
.民間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chǎn),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春節(jié)作文《山西的春節(jié)作文與習俗!贰F淦鹪春茉,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jié)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yè)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F(xiàn)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xiāng)、浙江溫州等地區(qū)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xiāng),生產(chǎn)的爆竹花色多,品質(zhì)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fā)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9.春節(jié)食俗
在古代的農(nóng)業(yè)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nèi)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nèi)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tǒng)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diào)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2
春節(jié)穿衣習俗新年當然要穿新衣裳,而且要是大紅的,一是表示喜慶,二是表示新的一年開始了,三是要在新年辭舊迎新。要穿的整潔,必須要把衣服整理的剛買的一樣,這樣擦能表達新年時的三大點和一個迎接新年的準備,讓新年更喜慶!
記得我們小時候,過年是一定要穿新衣服的。不過慢慢長大后,似乎對穿新衣服越來越淡薄,大概平時也經(jīng)常在穿新衣服吧。
過年穿新衣是個古老的習俗,在南北朝風俗,就有這種記載,元旦這一天“長幼悉正衣冠”。在宋朝,《東京夢華錄》中也有記載,宋朝這個朝代很有意思,是市民之風非常繁盛,每到新年這一天,大家都穿得干干凈凈的新衣,到處去逛。到民國的時候,《平谷縣志》也記載正月初一“卑幼盛裝飾,拜尊長為壽”。所以這個新衣幾乎成了春節(jié)的品牌。一過新年,大家都穿新衣,這也就是過年為什么要穿新衣的原因了。
過年穿新衣是因為中國古老的農(nóng)耕社會有關,過去農(nóng)耕社會,特別是黃河流域,一年一熟,也就是到年底才總結、才發(fā)點薪金,就是總結一下,所以不象現(xiàn)在一個月就開支一次,一個星期開支你可以周周買新衣,甚至天天買新衣,因此到新年開始的時候,就要萬象更新,從里到外都有一種新的氣象,所以過年穿新衣,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聯(lián),表示對春天的慶賀。這個穿新衣還是辟邪的,它是驅(qū)邪降吉祥這樣一個寓意在里邊。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到這個新年的時候,他都得在過年穿新衣。
新年穿衣要注意的事情
1、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數(shù)和適宜的厚度。羽絨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給人帶來適宜的衣服小氣候。皮類服裝幾乎可以阻絕衣服內(nèi)的空氣對流,冬季外出時著皮裝,保暖效果最佳。
2、冬季的室內(nèi)溫度不宜過高,室內(nèi)外溫差太大,人體因難以適應而容易誘發(fā)感冒等病癥。據(jù)專家研究,令人體感覺舒服的空氣溫度有個范圍,氣溫過高,不僅造成體感不適,易致疾病,而且還影響高級神經(jīng)活動和植物神經(jīng)機能,會使人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精確性和協(xié)調(diào)性變差、反應速度降低等等。
3、衣領過緊會使頸部血管受到壓迫,使輸送到腦部和眼部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減少,進而影響視力,也會影響頸椎的正;顒,容易導致頸椎病。
4、有些穿高領衣服的'人在轉頭時速度過快,會誘發(fā)心動過緩甚至心臟驟停以及低血壓,造成腦部血流的減少和暫時中斷,嚴重者可出現(xiàn)暈厥、面色蒼白、神志不清。
5、當冷空氣經(jīng)鼻腔吸入肺部時,一般已接近體溫。要是整天戴著口罩,鼻腔及整個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鍛煉,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6、小孩穿衣宜少不宜多。專家提醒:不要給寶寶穿化纖衣服,化纖衣服易產(chǎn)生靜電,它會加重皮膚的干燥和不透感。
7、不要給寶寶穿高領毛衣或絨衣,雖然它可抵御風寒,但容易引起頸部瘙癢及蕁麻疹。
8、不要給皮膚過敏的寶寶穿羽絨棉服,因它可誘發(fā)全身皮膚出現(xiàn)皮疹及支氣管痙攣。
9、要選擇一雙舒適保暖的鞋子,鞋襪要干爽,久在室外站立時,要時不時地活動一下。
春節(jié)過后五大減肥妙招節(jié)制飲食
想要減肥,春節(jié)節(jié)后一定要做到節(jié)制飲食,堅持一日三餐,在重視營養(yǎng)搭配之時,控制食物的攝取量,多食用蔬菜,粗糧,粗纖維食物...少食用葷類食物。切忌絕食減肥,這樣對于一些容易反彈的體質(zhì)來說,只會適得其反。
杜絕多食
除了正餐之外,不吃零食,不吃夜宵,不吃高糖類食物,不吃高脂肪食物,如果實在餓得不行可以吃些,燙青菜,蘑菇,粉條,豬腰之類,含脂肪、熱量少的食物,防止攝入過多脂肪,使得減肥功敗垂成。
飲茶減肥
喝茶是春節(jié)節(jié)后減肥的首選,特別是鐵觀音,這類半發(fā)酵茶葉,能夠解油膩,很好的將囤積在體內(nèi)的多余油脂排除體外,更能減少節(jié)后食物的油膩感,減少厭食癥狀,但是切記空腹喝茶,飲用以熱茶為宜,盡量少喝冰冷的茶。
蘋果減肥
蘋果是最好的減肥利器,想要在春節(jié)之后快速減肥,恢復身材,蘋果減肥是再好不過的減肥方式,每日在下午1-2點之間使用一枚蘋果,蘋果屬于低熱量食物,并且含有多種營養(yǎng)元素,促進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瘦身效果。
運動瘦身
有效運動是瘦身減肥的最有效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消耗體內(nèi)脂肪,更能完美塑身。初春天氣較冷,可以選擇做室內(nèi)瑜伽,跳舞,健身操之類的有氧運動,以達到塑形瘦身兩不誤。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3
1、臘月二十三祭灶
我國春節(jié),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xiàn),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傳統(tǒng)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lián)、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4
合肥人春節(jié)習俗一:年夜飯
大年三十,現(xiàn)在城市里基本上都是在晚上吃年夜飯,大年三十即是除夕,又是接灶神回來的日子。年夜飯的菜品以咸貨為主,伴以青菜豆腐,錢串子、元寶魚、圓子等,圖個吉利,年年有魚、平平安安、開年發(fā)財、團團圓圓。
圍爐吃年夜飯,年夜飯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條大魚,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飯不吃完,要在碗底留一點,叫做留倉底或鍋底。小孩這天要是亂講話,有“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一說。又有用草紙擦小孩嘴巴的,意思就是警告小孩不要亂講話,F(xiàn)在時代發(fā)達了,吃年飯之前就有電話拜年的。晚上吃完年飯,大家熱熱鬧鬧,看聯(lián)歡晚會或者打打牌。一家人要守歲,過完十二點才能休息,三十晚上是不關燈的。
合肥人春節(jié)習俗二:放炮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年,是一種鬼祟怪物,專門在新春伊始禍害人們,散布災難。所以,人們便在正月里燃放爆竹驅(qū)趕鬼祟。這些做、買、燃放鞭炮的活動,往往都是由孩子們完成。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舊迎新。現(xiàn)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合肥人春節(jié)習俗三:祭祖
過年祭祖已經(jīng)成為合肥人一個習俗,柑、飯、發(fā)粿、甜粿、雞鴨魚肉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禮拜,此即開正或稱開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還可到所信仰的寺廟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為了能有個好彩頭,一家人不能講不吉利的'話、斥責、宣嘩、毆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準破壞東西,全家男女老幼均著新衣,或去給親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參加各種游戲與賭博。
合肥人春節(jié)習俗四: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俗稱“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雅稱“楹聯(lián)”。喜慶的大紅春聯(lián)貼門上是對聯(lián)的一種,因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名春聯(lián)的一個源頭是桃符。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弊脂F(xiàn)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5
重慶當?shù)厝讼矚g春節(jié)在家里擺上淡黃色的臘梅花,其花瓣帶有清香的味道。重慶南山盛產(chǎn)臘梅花,從臘月開始,不論你到花市還是在普通街道,到處都能看到來自近郊的農(nóng)民身背背籠,里面裝滿含苞待放的蠟梅花。在街上,你經(jīng)常能碰到手持蠟梅花的市民,它的價格非常便宜,一束(4支)人民幣兩元。
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更喜歡用鮮花來裝飾房間。重慶港務局宣傳部長李學勤表示,她喜歡春節(jié)在家里擺上一大束紅玫瑰,紅色給人熱烈和紅火的感覺,與春節(jié)氣氛很相襯。
提到春節(jié),不能不提年夜飯。中國北方年夜晚最后一道一定吃餃子,重慶人則必須吃湯圓,象征團團圓圓。他們在湯圓的數(shù)量上有許多講究。例如正在讀書的學生,一般家長會讓他們吃三粒,意思是三步登科,在學業(yè)上不斷進步。上班族一般吃四粒,意思是四季平安。
吃完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通常是一邊打牌,一邊看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打牌主要玩斗地主(誰先出完牌誰就是贏家)或者是麻將,也有的一家人一邊做湯圓一邊看晚會。
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點以后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點,一家人會將提前準備好的小氣球踩破,發(fā)出類似鞭炮的響聲,以示辭舊迎新。
那些想放鞭炮的人可以開車到郊區(qū),在劃定的地方盡情大放一番。那些在農(nóng)村有親戚的重慶人會乘機到鄉(xiāng)下放鞭炮,過過癮。
大年初一,重慶人不出門守在家里。重慶晚報記者陳雪蓮說,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掃地和倒垃圾,這樣做會掃走家里的`財氣。那天不能睡午覺,當?shù)厝顺蔀椤懊顾?是一年倒霉的意思。當然,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須說吉利話,不能說喪氣話,預示來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開始拜年,當?shù)厝朔Q為“走人戶”,意思就是到親朋好友家里拜訪。重慶人還喜歡初二之后吃“轉轉飯”,就是到親戚之間輪流吃飯,一家負責一天的飯菜。通常吃飯后打牌,大家一邊打牌,一邊聊天。
當?shù)厝税菽昊顒右恢背掷m(xù)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也就是中國的燈節(jié)。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所有房間的燈都要亮著,家家戶戶吃湯圓。而且這時候經(jīng)常是搞燈展的時候,大街小巷,燈火通明。各種民間慶祝從十三就開始了,有表演魚翁和蚌仙,踩高蹺,耍獅子等。
元宵節(jié)一過,也就意味著春節(jié)結束了,人們又開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春節(jié)歷法
閏春節(jié)
閏春節(jié),又稱閏正月,從公元1645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農(nóng)歷閏正月只發(fā)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閏春節(jié)的過法
如果一年閏正月,原則上春節(jié)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jié)。當然,也有少數(shù)地區(qū)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jié)以后,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jié),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節(jié)來過。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最早與最遲
春節(jié)在公歷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游動。立春則一般在2月4日或2月5日!白钤绲拇汗(jié)”(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jié)”(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
根據(jù)歷法計算,如果農(nóng)歷不進行人為調(diào)整的話,2319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jié)”,此前春節(jié)最遲出現(xiàn)在公歷2月20日,為1920年和1985年。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6
1、臘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稱“灶王爺”。祭灶是舊歷到來的信號,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灶王爺、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匯報。然后,把灶王爺、灶王奶奶燒掉,送灶神上天。
2、臘月二十四:掃房
古代把春節(jié)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驅(qū)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后來逐漸演變?yōu)槟杲K的衛(wèi)生大掃除了。按早年間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在農(nóng)歷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著去除舊一年的陳舊東西,把不好的“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
3、臘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類不錯的選擇,在過去,窮苦的人們總是盼望著在新年吃上一頓好的。豆腐是介于肉與蔬菜之間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類。當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義。中文“腐”與“!庇邢嗨频陌l(fā)音,做豆腐也就意味著“在新年收獲幸福以及福氣”。
4、臘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間諺語:“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養(yǎng)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yǎng)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nóng)耕社會經(jīng)濟不發(fā)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jié)民間傳統(tǒng)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5、臘月二十七:宰年雞
到了臘月二十七,春節(jié)的腳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們仿佛都聽見了除夕的鐘聲。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燉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民謠中“臘月二十七,宰年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6、臘月二十九:蒸饅首
“二十九,蒸饅頭!痹谖覈汗(jié)的民俗中,在這天要把臘月二十八已經(jīng)發(fā)好的白面蒸成饅頭,誰家的饅頭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誰家就會蒸蒸日上,討個好彩頭。家家還要蒸棗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還要點上紅點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紅印,還喜歡把豆包做成刺狀(用綠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狀),寓意“招財進寶”。
7、年三十:吃餃子守歲
老北京人的年夜飯,主要就是吃餃子。包餃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財”的諧音。剁餡要全家輪流剁,邊剁,邊說“剁小人”。在除夕之夜,還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就從吃年夜飯開始,大家慢慢地吃,一邊暢談,一邊品嘗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點的鐘聲響起時,大家就會一起歡呼,吃餃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開始拜年,北京的廟會也都在這一天開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初一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現(xiàn)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時候,女兒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對拜年非常重視。接待的人家要準備食盒,里面放著各式干果,稱為“吉利果”。不論來多少撥兒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滿,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9、大年初二:拜財神借元寶
初二早上,天沒有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煮餛飩吃,因為餛飩長得象元寶。初二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財神的日子。商家一般拜武財神——關公。百姓家拜比干。因為百姓認為比干沒有心了,一定沒有私心,辦事一定能公正。老北京人到廟里面借“元寶”,以求新的一年萬事順利。
10、大年初三:老鼠娶親的日子
據(jù)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有北京人早早的上床休息,把燈熄了,還要把鞋藏好了,以防老鼠給叼走了。有的在炕洞,頂棚等地放一些米。如果這一天,住平房的小孩聽到頂棚上有老鼠跑來跑去,老奶奶就會說是老鼠要娶親了。
11、大年初四:逛廟會走親戚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除此之外,逛廟會從初一就開始逛,老北京人給親戚拜完年都會到廟會逛逛。
12、大年初五:伙計就怕老板夾包子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店鋪里面的伙計最害怕這一天的晚飯,因為這一天的晚飯,如果老板給伙計夾了一個包子,那就意味著這個伙計吃完這頓飯就要卷鋪蓋卷兒回家了。
13、大年初六:買燈碗兒等待“順星”
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yè),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jié)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商家在初六開始制作一種泥質(zhì)的小燈碗兒,因為初八傳說是眾星下界的日子,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夠保佑自己的星星,老百姓會買小燈碗兒回家,在初八晚上要舉行“順星”儀式,祈求新年一切順利。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7
老北京廟會味道足
逛廟會是老北京過年的重要活動。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岳廟”(初一至十五)、“白云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五顯財神廟”的正式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早,往財神廟進香者,除巨富顯貴外,絕大多數(shù)是騎自行車而來。他們多身著各種綢緞的棉袍,外罩馬褂或坎肩,頭戴細氈禮帽。香客們從城里出發(fā)出廣安門向南,當然基本順風(因北京冬季多西北風)。但一出廣安門就須逆風而行了。
入廟首先就是參拜財神。只見殿內(nèi)香煙繚繞,燈燭通明,也能聽到鐘磬悠揚之聲。這時殿里殿外,熙熙攘攘,擁擠不堪。敬神已畢,除可以在廟內(nèi)品嘗一些北京的風味小吃外,最重要的則是“請”上一些別具特色的祈福商品。這里有大小不等的“!、“壽”字的紅絨花和剪金紙花;香客們在車前的燈叉上插著一只或大或小的風車,車把上掛滿了成串兒的金銀元寶和紅紙金鱗魚;頭戴氈帽緞帶的隙縫中滿插紅絨花、金“!薄皦邸弊趾涂兹隔帷麄兩癫娠w揚地“勝利”返航了。一路行來,只聽風車咕嚕嚕亂響,紙魚撲棱棱隨風招展;又見凱旋的香客滿頭金碧輝煌,滿面春風,真好像從趙公元帥那里得來了無盡財源似的。各自抵家,絨花金字分贈家人,元寶、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撣瓶里,大風車就高掛在北京住家院中特有的棗樹上。這時滿眼的財喜氣,充耳的風車聲,真是年意盎然!
出朝陽門約5里之遙的東岳廟,也是春節(jié)時重點廟會之一。東岳廟建筑雄偉高大,氣勢非凡。尤其山門對面的“琉璃牌坊”堪稱一絕。這牌坊系由黃綠兩色帶有浮雕的琉璃磚瓦所筑成,高約六七米,闊約十數(shù)米,兀立在東岳廟前。東岳廟內(nèi)所供奉的'神礻氏可分三類:一為東岳大帝,這是人所共知的;二為地獄陰司之神;三為喜神,即所謂“月下老人”,并建有“喜神祠”。其中尤以執(zhí)掌地獄陰司之“七十二司”和喜神祠最能吸引香客!捌呤尽奔磦髡f中陰曹地府里執(zhí)掌對來自陽世的善惡鬼魂給以獎懲的“執(zhí)法官”。以前廟內(nèi)還設有“閻羅寶殿”。殿中塑有牛頭馬面、勾魂使者、小鬼、夜叉之類的陰司“皂隸”。
西便門外的白云觀是春節(jié)期間開放時間最長、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廟會之一。設有各種新奇別致的玩藝兒,其中包括初八的“順星”和十八的”會神仙”,雖屬宗教儀式,但也新鮮有趣。
這里門口遍布賣小吃的攤販,所賣小吃也與其他廟會大同小異。但是終究太早,生意還比較清淡。而最熱鬧的一幕卻是進山門時的“摸石猴兒”。觀門呈拱形(共3門,中間大,兩翼。T的內(nèi)圈系以一弧形石雕為飾。石雕的左下方有一石猴浮雕,傳說人們摸了它可以清心明目不患眼病,即使患病亦可痊愈。當然這純系無稽之談,但游人則必欲摸之而后慰。久而久之,“摸石猴兒”也就成為逛白云觀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了。長期經(jīng)人們的撫摸,山門上穹窿般的石雕,別處依然呈青砂石的深灰色,唯獨這個小猴兒被摸得锃光瓦亮,特別逗人喜愛。
臘月家家事兒多
自進入臘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lián),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后,新春聯(lián)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nèi)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qū),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腌臘肉、鐵雀兒、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張、樓子莊元寶。初十以后則賣衛(wèi)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后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jié)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術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后輩謹慎花錢,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凈器皿,終夜經(jīng)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并用紅棗、核桃等制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
臘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運水貯內(nèi)窯,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窯,開門運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nèi)立桿,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婦女于內(nèi)室,掃除爐灶,以凈泥涂飾,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nèi),由欽天監(jiān)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全體執(zhí)行放公假。此后,梨園戲館擇日封臺,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上學的兒童,在“封印”之后塾師也讓放假,謂之“放學年”。
廿五日至除夕傳說為“亂歲日”!岸,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歲暮,將一年吃剩的藥,拋棄在門外,并將所收集的藥方,放一起燒掉,這叫“丟百病”。
在爐內(nèi)燒松枝、柏葉、南蒼術、吉祥丹,名曰:“煨歲”。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兒
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出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岳父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著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真是好聽!巴撩裰,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藥窗,謁影窗,具柬賀節(jié)!比绻飞嫌龅接H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爸劣诔牾≈,則鏤花會果為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肴則腌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松榛蓮慶,桃杏瓜仁,栗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jié)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得好“新正拜節(jié),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嘩,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
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謂之“年飯”)取松柏枝中較大的,插在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就是“搖錢樹”。
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孩的,也叫“壓歲錢”,錢肆取錢用的“貼”叫“票子”。每屆歲除,凡是富貴之家以銀換錢的,都用彩箋書寫,是為“紅票兒”。取華美吉祥之意。
凡是賣花的,稱熏治之花為唐花!懊恐列履,互相饋贈。牡丹呈艷,金桔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艷治,盡在一堂”所以人們又叫它“堂花”。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于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
每到除夕,擺長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諸天神圣全圖!鞍俜帧敝埃愒O蜜供一層,叫“全供”。供上簽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著燒香,到燈節(jié)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地桌”。
走進家家戶戶的正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所吃的東西,如:百事大吉盒兒,由柿餅、荔枝、龍眼、栗子、熟棗等裝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余,供于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門口,疾呼接貼,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數(shù)無須和主人面談。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燈一向集中于前門內(nèi)的“六部”,叫:“六部燈”,以“工部”的燈最為人稱道。冰燈,飛禽走獸、世間百態(tài),制作得非常工巧。
燈市從前集中在東、西四牌樓,后來移到廊房頭條。
琉璃廠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貨云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玉軸牙簽,千門聯(lián)絡,圖書充棟,寶玩鎮(zhèn)街。更有“秦樓楚館偏笙歌,寶馬香車游士女”。也是舊京年節(jié)一景。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8
1、祭祀。
在春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會準備好貢品祭祀已故的親人,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希望他們保佑自己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一帆風順。
2、春聯(lián)。
過年當天男人貼春聯(lián),女人在準備各種美食,貼春聯(lián)之后,在祖先的排位前面擺放水果,菜品,糕點,筷子,來緬懷先人。
3、貼掛貼。
過年貼掛貼(又叫桃符)和貼春聯(lián)一樣,五顏六色的掛貼給春節(jié)增添了喜慶。
4、貼年畫。
北方人喜歡在春節(jié)時張貼年畫,給春節(jié)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
5、掃舊。
新春到來之際家家戶戶大掃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凈凈的',即是迎接新春佳節(jié),又有掃除晦氣之意。
6、守歲。
北方人有守歲的習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覺等待新年的到來,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飯,有辭舊迎新之意。
守歲,即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餃子。守歲習俗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7、放鞭炮。
過年放鞭炮是古老的習俗,有喜慶的寓意。
8、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過年特有的習俗,不管男女老少組織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扭秧歌拜年,場面十分熱鬧。
9、拜年。
北方人有晚輩給長輩拜年的習俗,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小輩們?nèi)宄扇旱氐介L輩那里拜年問好。
10、睡覺不要脫衣服。
睡覺不要脫衣服,代表一年不會一無所獲。燈都要亮,代表一年紅紅火火,亮亮堂堂。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9
孝感春節(jié)習俗是什么
孝感位于江漢平原,但節(jié)令習俗與鄂東北大部分地區(qū)基本一致,卻也獨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后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語有“拜年拜節(jié),糍粑發(fā)裂!卑菽暌话惆莸匠跞、初四為止。
這里的人們還有以初一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chǎn)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于養(yǎng)鴨;鵲先鳴宜于養(yǎng)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初一聽到狗群吠不是好兆頭。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會招財進寶
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初三才開始挑水,并在井池邊燒紙錢說是“買水”.門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燒掉,俗諺說:“初三燒了門神紙,各人尋生理!毙履暌潦,舉筆寫字時,在過去要先用紅紙寫一幅“新正舉動蛇筆,萬事大吉利”的`話貼在墻上。
正月十五是春節(jié)的高潮,鑼鼓敲得震天響,沒有鑼鼓或鑼鼓少的時候,人們把鐵罐子也當成鑼鼓敲。所以孝感民間有“正月半敲鐵罐”的俗語。
龍燈會是孝感民間正月十五節(jié)慶活動的中心。人們一般從初八開始扎龍,還扎獅子、彩船、竹馬、高蹺、平臺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樂,唱各種彩詞。采蓮船走村串戶,見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斗、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元宵之夜,孝感當?shù)剡流傳著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七姐當?shù)亟凶鰪埰呓,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陽境內(nèi)(今孝感)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上ё髅饺说拇蠡睒湟粫r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緣分。
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著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兇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當?shù)孛耖g還傳說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里喧鬧。婦女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說:“請紅娘子看燈!睋(jù)說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人們還用竹籃從屋上拋過去占棉花豐歉。仰則主豐收,仆則歉收。
另外,孝感地區(qū)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五更時,人們用火照栗、梨等果木,邊照邊用刀斧敲打樹干。一人邊敲邊問:“結不結?”一人在旁邊應道:“結!”據(jù)說這樣做新的一年里就會果實滿枝頭。
武昌的春節(jié)習俗是什么
以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須忍受岳家人的戲弄而不得動怒。黃陂拜年的順序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親喪者,必以籃紙寫一服字貼在門口,謝絕賀年。
團風的春節(jié)習俗是什么
春節(jié)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10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
過春節(jié),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倒貼“!弊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jié)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掛貼年畫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diào)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著燈,圍坐在一起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chǎn),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吃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吃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nèi)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tǒng)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diào)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
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吃煎堆油角
從古到今,人們對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特殊的情結。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家庭,會以不同的方式過年,然而,“歡歡喜喜過個年”則是共同的氣氛。按廣東舊俗,新年家家戶戶都會自制油炸應節(jié)食品,煎堆、油角是主角,此外還有蛋散、糖環(huán)、芋蝦等等不一而足。每年臘月二十四是開炸日。這一天,往往是全家動員備餡和面,忙得不亦樂乎。聽家中的老人說,開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11
在海南人看來,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為地做出來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為前面均加上一個“做”字,如做清明、做親家(即結婚),而北方人“過年”,海南方言叫“做年”。
去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的送“灶公”,其他日子都是用來準備迎接春節(jié)的到來。
除夕夜
海南有句歇后語“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閑”。因為在海南,無論多拮據(jù)的人家,臘月三十,借錢借米也要殺雞殺鴨,紅燒肉、豬蹄子、葷菜、素菜七大盤八大碗的擺滿香爐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儀式完畢后,便放鞭炮,候飯菜已涼透后才拿下來全家圍著火爐吃年飯。
習俗一·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在南北朝時就已經(jīng)有了吃年夜飯的習俗。而海南人年夜飯必須有的一道菜莫過于白斬雞,這只雞可能是剛剛從祭臺上拿下來的,吃了這只雞寓意來年會風調(diào)雨順。
此外,海南部分農(nóng)村除夕仍然有著一個叫做“吃新節(jié)”的風俗,當天的年夜飯的米必須是是用剛從田中收割來的新谷米煮的。
習俗二·傳統(tǒng)座次
按照老禮,海南的'除夕夜傳統(tǒng)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首席長輩還沒有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習俗三·水洗板凳要“采屋”
“采屋”(海南話)意思是打掃屋子,雖然有很多人在農(nóng)歷年27、28左右前就會將板凳、飯桌清洗,可在除夕夜當天,也有很多人將板凳清洗完畢,寓意著未來無塵無病。這一類的習俗主要處于西昌江、屯昌等等市縣。
習俗四·祭祖
據(jù)民俗專家介紹,祭祀祖先是海南除夕的第一件大事。一般都有固定的吉時,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發(fā)糕、白斬雞、番薯酒或者米酒,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習俗五·點煤油燈
除夕晚上,室室點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一連數(shù)天直至天亮才罷;俗稱“發(fā)燈”,取“添丁發(fā)財”之意。
習俗六·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而海南而一般都只會堅守到大概1、2點,守到十二點的時候,海南仔會點燃鞭炮、煙花,慶祝新年到來。
習俗七·撒酒壇
夜深時,開始“撒酒”,男主人手執(zhí)大鐵勺,左手端勺,右手拿高粱穗蘸酒抖灑,依次灑遍居室的各個角落,使熏味彌漫庭院,一掃室內(nèi)因冬日封閉而積存的不潔之氣。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12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傲ⅰ笔恰伴_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jié)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祭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zhí)規(guī)矩,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qū)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xiāng)村抬進城后,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谷,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jù)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其他地區(qū)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qū)則在立春前后,擊鼓驅(qū)疫,祈求平安。
立春“鞭!斌w現(xiàn)期盼五谷豐登
據(jù)專家介紹,立春這天,民俗信仰祭祀芒神,即勾芒,它是東方之神,春天之神,草木之神,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和萬物的滋長。這種祭祀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祈求農(nóng)業(yè)的豐收。
有關專家介紹說,立春之日民間有“鞭春”“打春”的習俗,就是鞭打春牛,這種方式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五谷豐登的美好期盼。
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nèi)外都要把它當作節(jié)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毒┒硷L俗志》一書中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后,“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蹦菚r,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為吉祥的象征。
立春這一日,老北京的廟會里,一般都會在賣皇歷的同時連帶著賣春牛圖,春牛圖上前面牽牛的那個男子,畫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會把春牛圖請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義是一樣的,自己對自己祈禱,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的保佑。
現(xiàn)在,城里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一些農(nóng)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舊說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為娛樂。
立春日,通常村里會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nóng)事開始。然后眾村民將泥牛打爛,分土而回,灑在各自的農(nóng)田,為的是求當年能有好收成。有些地方還會把春牛肚子里塞上五谷,當春牛被打爛時,五谷便流了出來。拾起谷粒放回自家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由于是春天的'開始,我國民間都把立春作為節(jié)日來過,稱為立春節(jié),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專家介紹說,立春日迎春,是在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歷史悠久,在三千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貋碇,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最初的活動很隆重。文獻中有很明確地記載: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
那么為什么要在東郊迎春呢?因為當時祭祀的勾芒是主管農(nóng)時的,稱芒神,傳說他居住在東方,所以就將祭祀的活動定在了東方。后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演變?yōu)樯鐣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jù)《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規(guī)模?梢钥闯隽⒋涸诤茉缰笆窍喈斒苤匾暤。
專家表示,現(xiàn)今立春日迎春雖不如從前隆重,但立春這天寄托著人們的希望,所以各地仍會有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迎接立春,比如掛風車、鞭打泥制春牛、踏青等。
立春日“咬春”是中國特有風俗
4日是農(nóng)歷節(jié)氣中的“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xiàn)。
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吃春餅。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笨梢娞拼艘呀(jīng)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
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拼成薄餅,烙熟后可揭成兩張,用來卷菜吃。
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的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卜。因為蘿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里吆喝:“蘿卜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卜給孩子咬咬春。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13
臺灣過年習俗
臺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臺灣人過年從農(nóng)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上元節(jié))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一個月。 “尾牙是普通百姓春節(jié)活動的“先聲。這一天,臺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祭拜土地公,各商家行號也要在那天宴請員工,以犒(kào)賞過去一年的辛勞。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送完神后,家家戶戶就開始“清屯,舉行大掃除。
除夕,也叫大年三十,出外謀生的家人,都要趕回老家來團聚;如無法趕回,家人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全家一起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的菜肴(yáo),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置一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吃完之后,年長者要給年少者“壓歲錢,然后全家圍坐在爐邊,說說笑笑,通宵不眠,叫“守歲。初一這一天,信徒們除祭拜自家的`神佛之外,還要到廟里燒金、焚香、上供品祭拜。全家人著新裝出游,稱作“出行或“行春,取越走越能存錢的意思。
臺灣過年吃什么
雞頭
臺灣人過年從農(nóng)歷臘月十六的“尾牙開始。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fā)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并以祭品與同仁分享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笆澄惭罆r,對待將要解聘的員工,雇主以雞頭相向,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因此,臺灣有諺語“吃尾牙面憂憂,吃頭牙撫嘴須,意為尾牙餐事關工作去留。
甜圓仔
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與閩南的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一樣。祭品中必須有甜圓仔(湯圓),粘在灶口,讓灶神“好話傳上天,壞話去一邊。這天還要大掃除,將家中一切“晦氣掃除掉迎新年。
春飯
除夕,在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準備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飯、壓歲錢等。春飯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因為閩南話 “春與“剩諧音,意為“歲歲有余糧,年年食不盡。此外,還要在大門后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的甘蔗,叫“長年蔗,取“又長又甜、堅定家運吉利之意。
圍爐
臺灣年夜飯叫“圍爐,飯桌上往往要準備火鍋,取“全家圍爐團圓之意。圍爐時要說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征命長。也有人家桌上有韭菜,即“韭和“久諧音,象征長壽。圍爐時的蔬菜不用刀切碎,洗凈后連根煮熟,吃時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里,以祝父母長壽。
紅白米糕
年夜飯過后便是守歲。在臺灣,“守歲也叫“長壽夜,象征晚輩祝愿父母長壽!敖粫r(半夜12點)一過,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米果
臺灣人過年還要制作紅龜米果、發(fā)米果、菜頭米果作為年糕。紅龜米果形體像一只龜,外染紅色,上打龜甲印,用來象征人們益壽延年。家家都用這種糕來敬奉撫育萬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門拜年要請其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說不同的吉祥話,如孩子對老人可以說:“吃個甜,祝你長壽萬年!同輩之間可以說:“吃個甜,祝你賺大錢!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篇14
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
正月初一:拜年賀歲
除夕前掃除干凈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動用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初一要跟長輩或者左鄰右里拜年,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后,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
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帶的禮物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遲起
傳統(tǒng)習俗中,大年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
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爺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陳競表示,盡管民間很多說法沒有依據(jù),但其本身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愿望,這也是其能一直傳承下來的原因。
還要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nèi)撣塵,屋內(nèi)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正月初五:迎財神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窮
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里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亦稱“人勝節(jié)”“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大年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要祭天
大年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正月初十:祭石頭生辰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
正月十四:試花燈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jié)。這天,燈會正式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
為了元宵節(jié),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jié)日歡樂氣氛。在中國,燈謎是非常傳統(tǒng)的字謎游戲。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大年初一民間風俗
1、開門炮仗—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2、北方人的習俗大年初一吃餃子,不過現(xiàn)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3、湯圓大年初一的早餐,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因為在家鄉(xiāng)話中,常常將“闖禍”稱為“闖了‘湯圓’子”。
4、吃面條,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5、吃年糕--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6、拜年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分享新年的那份喜悅。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拜年。
7、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tǒng)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于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后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春節(jié)吃什么
春節(jié)吃年夜飯
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肴,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
春節(jié)吃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jié)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jié)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糧。
水果很給力
春節(jié)期間,傳統(tǒng)美食會讓我們大飽口福,但這個時候也最容易因“吃”而產(chǎn)生問題,因此合理搭配飲食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水果作為營養(yǎng)物質(zhì)最為豐富的食品,已成為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的必備品。
堅果不可或缺
春節(jié),親朋好友互相拜訪不可避免,這個時候拿什么招待客人呢?美味的堅果無疑是最佳選擇,F(xiàn)如今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傳統(tǒng)的堅果諸如花生、瓜子已經(jīng)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杏仁、松子等堅果。
糖果越來越普通
糖果曾經(jīng)是最為火熱的年貨,但現(xiàn)在越來越普通。雖然糖果仍是必備年貨之一,但真正喜歡吃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買也就是買個意思。
湯圓
湯圓的種類非常繁多,可以在家自己做,也可以上超市買速凍的,在超市湯圓的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大的、小的,甜的、咸的應有盡有,不過春節(jié)的湯圓基本上以中間包糖為多。
春節(jié)吃餃子
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相關文章:
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6-22
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8-11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08-10
冬至的習俗有哪些08-28
清明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08-25
重陽節(jié)有哪些習俗09-16
國慶節(jié)有哪些習俗06-22
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08-10
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