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劉禹錫的簡介
2022-04-06
- 相關推薦
擴展資料
劉禹錫生平
劉禹錫,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父親劉緒,為避安史之亂,遷居蘇州。劉禹錫生于大歷七年(772年),其父、祖均為小官僚,父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并在那里度過了青少年時期。他很小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既聰明又勤奮,在做詩方面,曾得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熏陶指點。
貞元六年(790年)十九歲前后,劉禹錫游學洛陽、長安,在士林中獲得很高聲譽。
貞元九年(793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兩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釋褐為太子校書,不久丁憂居家。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節(jié)度使兼任徐泗濠節(jié)度,辟劉禹錫為掌書記。后隨杜佑回揚州,居幕期間代杜佑撰表狀甚多。
貞元十八年(802年),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遷監(jiān)察御史。當時,韓愈、柳宗元均在御史臺任職,三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順宗即位。原太子侍讀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這時受到順宗信任進入中樞。劉禹錫與王叔文相善,其才華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對國家財政的管理。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得罪執(zhí)政,被外放為連州刺史。劉禹錫被貶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寓言詩,表達了對當朝權貴的極大不滿,又寫了許多賦來表達自己不甘沉淪的雄心。由于接觸當地民間歌謠,從中吸取了營養(yǎng),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點。在此期間,他還寫了多篇哲學論文,最重要的便是與柳宗元《天說》相呼應的《天論》三篇。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與柳宗元等人奉詔還京。但不久又被貶謫到更遠的播州去當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諸人幫助,改為連州刺史。劉禹錫在連州近五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喪才得以離開。
長慶元年(821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縣)刺史。
長慶四年(824年)夏,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
寶歷二年(826年)奉調回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從初次被貶到這時,前后共歷二十三年。
白居易和劉禹錫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已經54歲,劉禹錫也已經52歲。白居易號稱“詩王”,他為詩狂,為詩入魔,為了作詩他“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所以當他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他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心心相惜之情讓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兩人退居洛陽時,沒事就一起吟詩喝酒,留下了不少名作,成為大唐當時一大佳話。
兩人感情雖好,卻難免互相比較詩作。白居易的官要大些,在當時的影響力也稍大,而劉禹錫的詩雖不如白居易多,卻也是獨特新穎。特別是他的詠詩史,如《西塞山懷古》中的“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一句,更被認為是詠史詩之冠,壓倒元稹和白居易。
對此白居易是不服的,于是他寫了數首詩贈與劉禹錫,有些詩看似是在問候好友,其實是要和這個知已好友比上一比。就這樣,兩位詩壇巨星斗了半輩子,誰也不服誰。但有一首詩,白居易卻是心服口服,據傳拿到這首詩時,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就是這首千古名作《烏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