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是什么
回答
愛揚教育
2022-10-14
- 相關(guān)推薦
擴展資料
九品中正制的具體弊端
1、各方人爭做中正,全國人才集中到中央,地方無才,地方行政效率降低,思想文化也漸趨落后。地方垮臺,中央自然無法獨存。
2、吏部在人才的任免方面全部依據(jù)中正評語,則官吏的升黜之權(quán)皆在中正,致使時人競相追逐此等度權(quán)利,而無暇顧及其他職位之實事。
3、世家大族通過中正控制朝廷官問吏的任免,致使當(dāng)時為官者“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門閥制度的產(chǎn)生造就了魏晉南北朝的混亂局面。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答士族而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于黃初元年 (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它上承兩漢版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其間約存在了四權(quán)百年之久。這種選官制度,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xù)和發(fā)展,或者說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