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3-02-20 18:29:1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論教育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F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教育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教育讀后感1
教育,從它誕生時就寄托著人們對它的熱切期望:通過教育使人成為人!但是,從自己的學生時代一路走來,如今站在三尺講臺,承受著學生的仰望,在“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籠罩下,卻越來越感覺到我們的教育似乎丟失了什么。教育究竟該給學生帶來什么?我們所走的這一切究竟能否使人成為人?
經濟日益發(fā)展下的今天,我們過多地注重了教育現象的“物理性質”,而社會也把如何提高經濟效益放到了首位,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又直接波及到學校的教育,滾滾浪潮下,教育也日益失去了她原本的色彩。學校里的一切學習活動似乎只奔一個目標而去:學習好——工作好——賺錢多,久而久之,這樣循環(huán)往復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在這樣的扭曲的狀態(tài)下,教育也不禁讓人感到失望和沮喪,對于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從教育中所獲得的也許只能是一種“非人化”!
環(huán)顧四周,切身之體會,越來越覺得教育本應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要適應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育要走在發(fā)展的前面,而教育的人文意義在今天看來尤顯重要。
縱觀《人文教育論》一一書,他從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學入手,探究人文教育的歷史軌跡,反思人文教育的存在和本質,比較中西方人文教育的`兩種境界,研究科學和人文教育學的兩種思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科學的人文教學論。
細細讀來,很多平時經?吹剑氲,說到卻不甚理解的名詞理論知識,都在書中有了詳細獨到的詮釋,讀后令人豁然開朗,不在停滯在一知半解的迷霧之中。也讓我清醒地認識到人文教育絕非是說說想想做做就能達到的,必須在腦中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屏棄固守的觀點,還需要不斷實踐,要禁得起非議和失敗。
作者在中西兩方人文教育兩種境界的比較中,更是令人佩服,他探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中國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特制,把圣賢人格和自由人格,以德統(tǒng)智與以智釋德,內圣修己和外向求理相比較,相交融,讓人深刻體會到中西人文教育的差異和聯系,也讓人了解到中國當前的人文建設該如何立點,如何發(fā)展。
讀完全書,在受益匪淺的同時,也引發(fā)了更為深刻的反思,為什么我們的學生普遍性地“討厭上學”,為何我們的教育總是不盡人意?我們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來對抗橫行多年的“應試教育”,卻發(fā)現“應試教育”只是現象,是內在的缺陷反映出來的“不足”,教育人文內涵的喪失,教育的“非人性”才是本質,是“病因”。而教育的人文性和科學性也是相通的,任何一方的停滯都會造成整個教育的停滯,雙方也各有各的局限,只有克服局限,才能實現超越,在科學技術日益發(fā)達的今天,讓我們一同追尋人文精神的光芒,挖掘教育的人性光輝,讓教育真正綻放生命的活力!
論教育讀后感2
在圖書館看書,看到有相關著作,即題目所提到的《馬克思恩格斯論教育》,其中有恩格斯對共產主義原理的描述。其總結說:"在廢除私有制之后,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而有計劃的盡量利用生產力;把生產發(fā)展到能夠滿足全體成員的需求的規(guī)模;消滅犧牲一些人的利益滿足另一些人的需求的情況,徹底的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就得分工,進行生產的教育,變換工種,共同享受大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福利,以及城鄉(xiāng)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他為我們描繪了沒有私有制以后的共產主義的社會。這個描繪很好,有一些方面我贊同,但有些方面我有疑問。下面一一闡述。
贊成的方面:在他的描述中恩格斯說:"廢除了私有制的社會進入繁榮的新時代,并將給社會提供足夠的產品,可以組織分配以滿足全體成員的需要,這樣的社會為各個不同的相對敵對的階級也就是多余的,甚至是和新社會互不相容的。"我認為但社會發(fā)展到那樣一種高度發(fā)到的階段,沒有了私有制,也就不存在剝削與被剝削,同樣的社會各個階級也就會消失,所有的人享有同樣的平等,也就不會允許有特別的階級出現,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是不會容許有不平等的。這一點我是肯定的,也是很支持的。
懷疑的方面:恩格斯在書中又說:"由于整個社會共同的'和有計劃的經營工業(yè),就更加需要各方面的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曉整個生產系統(tǒng)的人,分工將會完全消失。教育可使年輕人很快的熟悉整個生產系統(tǒng),使他們根據社會的需要或個人的愛好,輪流的從一個生產部門到另一個生產部門。不會再有一類人從事農業(yè),一類人從事工業(yè),一類人從事其他事業(yè)的想象"。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現在的人不能夠完全的了解整個大的生產系統(tǒng),在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智力的增加就一定能夠使人完全了解共產主義的生產系統(tǒng)?即使教育水平發(fā)展了很多,就真的能使每個人完全了解掌握共產主義的生產系統(tǒng)能力?一個是教育的不可能性,再有就是人本能的不可能性。教育在于培養(yǎng)整個人類在普遍學識上的共性,而在專業(yè)方面的額特性,教育在于培養(yǎng)各方面的人才,而不是全能的天才;人不是一部只用來儲存的機器,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識,要是人能夠掌握全部的知識的話,那就違背了客觀的自然規(guī)律,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在于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一切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是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要是真是可以那樣的話,只要少量的人就可以使整個生產系統(tǒng)在全球運轉起來,何必來那么多的人?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共產主義不是分工的消失,而是分工的細化與專業(yè)化。
這就是我對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的一些不成熟的認識。
論教育讀后感3
在寒假休息的兩周時間里面,我認真地閱讀了葉瀾老師的《新基礎教育論》,這本書是葉瀾教授積十多年“新基礎教育”理論與實踐交互研究撰寫而成的,是一部關于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全書有3大編共12章組成。第一編是“當代中國教育變革社會基礎論”,分別從“生存基礎”、“世界變局”和“中國主題”三個層面作出闡述。第二編以“當代中國教育宏觀變革論”為題,從宏觀變革的反思和宏觀變革的性質、人物、主體、策略等方面構建當代中國教育宏觀變革的理論。第三編為“當代中國基礎教育學校重建論”,從中回溯了我國自1840年以來至改革開放前百年中國學校轉型變革的歷史,對當代中國學校轉型性變革的內涵、學校教育日常實踐和管理實踐的重建作了系統(tǒng)論述。
我分三個階段來讀完這本書。第一階段:初讀,采用圈點式閱讀的方法,將好的字句劃出,經典的教育理念標記出來。第二階段:詳讀,詳細閱讀文章,在每一章節(jié)中留下隨筆。第三階段:精讀,特別經典的章節(jié)多次閱讀,品味其中的精華,并撰寫讀書心得。
新基礎教育在我校已經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這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幾本新基礎理論書籍,也聆聽了許多優(yōu)秀教師在新基礎理念下的研討課。不斷地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實踐。從“認同、接納”到“實踐、反思、重構”,都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
今年寒假我又一次學習了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書中的只言片語觸動著自己的內心深處。葉瀾教授數次強調著“教師工作直接面對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yè)!處煹男哪恐胁粌H要有人,而且要有整體的人,處處從發(fā)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人……”
從導言中深深吸引我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zhàn);把精神發(fā)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不禁感觸萬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yè)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信息的“重組者”;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將有可能變成散沙一團,教學也會失去它的意義。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對師生來講,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不僅僅是在教和學,不僅僅是在認識世界,不僅僅是在利用已有的文化資源,不僅僅是在圍繞著書本轉,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生命向著無限的可能性開放。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地在育人。
論教育讀后感4
幸福是什么?由于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著差異。有的人認為物質充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有的人則認為品味成功的喜悅時最幸!腋J俏覀兛释,然而,也有許多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卻毫不察覺,特別是我們的學生。
有幸拜讀劉次林先生的德育專著《幸福教育論》,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首先,劉次林先生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接著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系,“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然后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并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感受頗多。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應該把握的應是幸福教育的含義,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使學生獲得幸福的感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從而使他們逐步發(fā)展成為擁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體。
教育應該成為幸福的理由。我們要使學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發(fā)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學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維、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奉獻幸福的風格、體驗幸福的境界,擁有提高生命質量的高素質。從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是為了改善人的生存狀態(tài),提高生命質量,是為了學生更幸福地活著?說到底,教育就是要為每一位學生終生幸福奠基。
當然,作為教師要在工作中予孩子以幸福,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我們必須要知道孩子們的幸福是什么?雖說,孩子們各自的幸福感也不盡相同,但總是存在一些他們共性的東西,要找出這些共性,需要的是教師用心去愛孩子,尊重孩子,感受孩子;不斷地思索怎樣的教育才更貼近孩子的生活,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快樂,更高效。“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幸福;只有造出了合適的鞋,造鞋匠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幸福。也就說,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才會是適合他們的。只有按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符合他們興趣的教育才是合適的教育。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把教育看作是幸福的職業(yè),就能在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造和享受幸福。
最后,我想引用兩句話作結尾:“我確信我們的教育目的不僅僅在于培養(yǎng)能最有效地參加國家建設的那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公民,我們還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變成幸福的人。”“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復,而是創(chuàng)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做個幸福的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讓我們與劉次林先生一起創(chuàng)造幸福的教育吧!
論教育讀后感5
《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整個封面黑色的主體,周國平老師的眼睛純凈,深邃,還有一些淡淡的憂傷,彰顯著內心思想的深沉、寧靜和純粹,對現代教育的深思,探索。再次拜讀,更感此書文字樸實真誠,讀起來輕松親切,像一壺香茗,讓人回味無窮。這使我的大腦突然憑空產生一個念頭:或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這么有深度、有思想的書吧。
封面上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行字:“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戀,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敝車秸J為:教育的真正靈魂,在于“守護人性”。守護人性,并由此贏得人生的幸福與優(yōu)秀。我認為這就是周國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貫穿本書每個章節(jié)的.主線!笆刈o人性”四個字,宛如一條發(fā)光的河流,平靜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滿生命氣息的智慧水花激蕩著我的胸膛。
“何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么?”“如何讓”教育回歸常識,回歸人性“?這些都是周國平先生在本書中的思考。
”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斑@是周先生最欣賞的第一條教育箴言!苯逃瓷L“它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說,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尊重天性、發(fā)揮潛能、潛移默化、因勢利導……我們教育中的許多原則和這一箴言不無關系。在中國這個唯分數論的教育現狀實際中,對分數的追求是學生、家長、老師的共同認知,學生被天天的考試壓得透不過氣,老師也是天天絞盡腦汁為學生找習題和講解,家長天天回家就問分數。學生、家長、老師從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難道就是這個么,學生沒有了個性的發(fā)展,老師沒有了特色,家長沒有了自由。
”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皟和谑且粋人身心生長的重要階段,兒童期自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但是在今天的為高考論,唯分數決天下的時代,很多家長信奉”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為了贏得未來那不確定的所謂幸福,讓孩子們在童年就失去了快樂,提前進入了廝殺競爭的階段。不應為這樣,這個班,那個班生意如此紅火,天價的幼兒園會也應聲而出。我不敢說現在的教育是在壓制個性的張揚,是在壓制人性,但是現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盡管我們在不斷改革,但是還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教育也如周所說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fā)展。
人性是”由無數世代苦心積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廟堂珍寶“(尼采語),守護這一份珍寶,為之增添新的寶藏,是人類一切文化事業(yè)的終極使命,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我知道自己對教育是說不出有分量的話的。但我相信,在針對今天教育發(fā)出的眾多清醒的聲音之中,我的加入多少也能起一點積極的作用。
救救孩子,讓他們回歸童真,本色,回歸本性!
【論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感03-09
論教育讀后感9篇03-17
《周國平論教育》讀書心得04-14
教育論讀書心得體會01-23
《論快樂》讀后感09-02
自殺論讀后感04-02
《論友誼》讀后感03-08
論友誼讀后感09-19
《論毅力》讀后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