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3-03-12 08:25:05 讀后感 我要投稿
三重門讀后感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重門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重門讀后感 篇1
幾乎懷著忐忑的心情讀完了青年作家韓寒的《三重門》,為作者文筆擊節(jié)較好的同時,心里也不禁打了一個問號:什么樣的環(huán)境才適合孩子成長?
《三重門》寫于韓寒高中時期,可以看做是作者本人的自傳,書中的主人公高中生林雨翔毫無疑問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韓寒。現實中的韓寒是叛逆的,而書中的林雨翔也時時在心里生出對現實不滿的情愫來,表面看起來小說是以林雨翔和susan的懵懂戀情為主線,但是,只要我們細心些就會發(fā)現,韓寒所要表達的中心很顯然不是在大家看來很青澀的戀情,而恰恰是被很多人所忽視了的林雨翔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很明顯,韓寒是想表達:怎么樣的環(huán)境才造就了最后的林雨翔。
可以說,《三重門》是韓寒對當今社會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控訴。
小說開始就對林雨翔的成長環(huán)境做了細致描述,小城、家長、學校、老師,這些因素用去了作者很多筆墨,也為林雨翔成長之路做了精彩鋪墊。林雨翔生長在一個小城,周圍的環(huán)境決定了林雨翔不可能用相對開闊的視野看待自己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而他對家長的反抗也說明了他只是個普通的孩子而不是很多人眼中的神童,當他的成長環(huán)境只剩下家里和學校兩點一線時,我們會發(fā)現,林雨翔在這個時候已經存在性格缺失了。這也給我們的工作提了個醒:是不是教育活動一定要局限學校和家里呢?如果我們能讓孩子走出去多接觸社會,會不會對他們的成長更為有利呢?
再看林雨翔的家長。不可否認,韓寒盡量用了相對輕松和詼諧的語句,但是在輕松詼諧之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對父母的埋怨,林雨翔的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很特殊,近乎放牛,把一個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放在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中對不對呢?我們看到的林雨翔是自由的,相對健康成長的,但是回頭想一想,放松對孩子的管教其實就是放棄責任,這可能也是導致林雨翔性格缺失的最重要原因。所以林雨翔的發(fā)展總是不均衡。
最后在看林雨翔的學校,毫無疑問這里是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模板,在這里只有“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才會得到老師的青睞,而像林雨翔這樣的“瘸腿”學生一般都是不受老師待見,這個時候馬德保作為一個輔導老師就難能可貴了,但是馬老師對林雨翔的偏愛卻悲哀的'反應了現實的一個側面——教育始終被傳統(tǒng)所覆蓋著。
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聯系到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發(fā)現還有很多地方等著我們去改進,比如: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孩子的心理,重視學習而忽視孩子的技能等等。成績只是一個學生某段時間內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教會孩子生存比讓孩子拿到好成績更重要,社會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先決條件就是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怎么樣才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良好人格形成的環(huán)境,這很值得我們去探究。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精力,但是,這很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去為之努力,不然可能會有更多的孩子像林雨翔一樣“沿著一條不知道通往何處的鐵路”迷茫前行了。
三重門讀后感 篇2
韓寒曾經在零下一度里說過:“我無書不看,只是有一個怪癖,唯中外名著不讀”,這句話在《三重門》面前,就仿佛枋叔子先生所說的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國家,可以不攻自破,因為很明顯的,三重門受圍城的影響非常之深,圍城之于三重門,就猶如蘇聯之于建國初期的中國,如果不曾看過圍城寫出來的書卻還與圍城有著如此驚人的相似度,那就真是曹操的莫非古人與我暗合否了。
三重門與圍城的最大的相似之處就在于幽默和比喻,這兩本書我?guī)缀跏峭瑫r看的,看后被嚇得一年不敢用比喻句,反觀自己以前的比喻,什么“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什么“速度快的像一只離弦的箭”其可笑程度高于世間的任何笑話,而我的同學們至今依然在用著“友情就像一桶陳年老酒愈久彌香”、“網絡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之類有趣的比喻,幼稚得令人失笑,然而神奇的是,偏偏這樣的文章就可以得到高分,并且賺得文章有文采之類的評語。
讓我們回到比喻句的主題上來,圍城的比喻自不必說,成千上萬句妙喻,每句足以都讓人噴飯滿案拍案叫絕,三重門的比喻也不差,比如宋世平在暑期長跑訓練時,“面對雨翔時一副悠閑如云中漫步的神態(tài),一旦背對,壓抑的表情全部釋放出來,嘴巴張得像恐嚇獵物的蛇,眼睛閉起來不忍心看見自己的痛苦。”最初看到這句話時,我把視線從書上移開想象蛇恐嚇獵物時張開嘴的樣子,并張大了嘴巴模仿,模仿之后頓覺可笑,不禁笑出聲來,當時我正在學校,同桌見我時而張大嘴巴時而捧腹大笑,不禁驚詫地看著我,疑心我是瘋了。
第二個相似之處是兩本書的主人公都是平凡平常平庸之人,是兩位作者戲謔諷刺的對象,方鴻漸不學無術、性格懦弱,林雨翔也膽小懦弱、氣量狹小,然而他們的這些缺點非但沒有讓人感到厭惡反而“對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關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而為一!本臀覀人來說,在我所知道的所有主角里,方鴻漸是我最喜歡的主角,林雨翔則居第二位,我喜歡的就是他們的平凡與真實,不像某些名著,把主角塑造得一本正經道貌岸然,仿佛主流媒體上共產黨人的形象。
三重門與圍城的相似還表現在其他的一些細節(jié)上,比如鴻漸和雨翔都有一個有些文化的'父親,又比如兩人都有克萊登大學博士的學位或出版過的作文來維護自己的虛偽的自尊,再比如三重門最后雨翔跟susan打電話的情節(jié),幾乎就是圍城里鴻漸和唐小姐打電話的翻版,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三重門里的結尾處說:“走還是不走呢?也許放開這紛紛擾擾自在一些,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該放,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边@是很漂亮的一段話,而且也使像我這樣的高中生想到了自己學習,即使再努力也絕考不上二本,想要放棄卻沒有賊膽。這段話我反復看了幾遍,越看越為之拍案叫絕,贊嘆韓寒果然是“用全中國所有teenger里最精彩的文筆來描寫這些人怎么活著。”
林雨翔的最終是否出走了,很多人都想知道,但是沒有人知道,人們只知道“韓雨翔”最后確實是離開了學校,而且還被七門功課的紅燈照亮了前程,成了最著名的80后作家。
三重門讀后感 篇3
《三重門》是韓寒的成名作,我一直沒有機會拜讀,上周終于在圖書館借來了這一本書,花了一周的時間,讀完了這一本震撼世人的作品。
初始讀的時候,我就發(fā)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在《三重門》一書當中,韓寒以相當高的頻率暗諷當今中國的各種時弊。小至生活小事,大至國家教育制度,無一不成為韓寒的筆下亡魂。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感覺,主要是因為在讀這一本書之前,我剛剛讀完了雨果的《九三年》。同樣在作品中暗諷當時政府的弊端,雖然雨果的作品中出現的頻率明顯不及《三重門》,但是其鋒芒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九三年》被稱為是大文豪雨果最為成熟的一部小說,而《三重門》只不過是新生代作家韓寒的處女作,二者的寫作水平存在差異是可以理解的。
拋開這一點瑕疵不說,但從整體來說,我覺得這一本書給我的感動比《九三年》要來得深。原因很簡單,《九三年》描寫的是1793年法國大革命的一些事情,對于這樣遙遠的歷史,我們只能從文獻資料當中尋找到一點印記。而《三重門》則是描寫了一個當代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經歷,這些,都是我所親身經歷過的,對于其中的相似之處自然容易產生共鳴。
在閱讀這一本書的'時候,一開始是對韓寒筆下的教育界的黑暗以及教育體制的缺陷產生共鳴的。畢竟,我也是一名偏科生,也深受“全能型人才論”的荼毒。再看深一點,就對主人公林雨翔在感情路上的坎坷產生共鳴。但是,有一點我是比不上主人公的是,他跟susan的感情之路的波折,是我現實中所不能遇到的,假若遇到了,我想我自己也未必能夠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這樣高頻率的、極富戲劇性的打擊?吹胶髞恚蛯α钟晗鑼Υ龑W習的態(tài)度產生共鳴。林雨翔是一個有潛力的學生,無論從書中的老師,還是從作者的意圖,抑或是從我的觀點來看,林雨翔都是一個這樣的學生。但是,他跟我一樣,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弱點就是,就是安于現狀,得過且過。
在林雨翔升入高中開始,他就沒有一種很認真的拼勁,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潛力只要惡補一段時間就可以把成績趕上來。但是,在初中可以這樣,不代表在高中也可以這樣。畢竟,初中與高中是兩個不同的學習階段,否則,也就不用吧高中與初中分開了。而我,則是同樣地得過且過,從小學開始就被英語拖著后腿,也因為英語而吃過不少的虧。但是,一堆的教訓卻并沒有換來我的奮起直追,而是不斷地為自己尋找借口,得過且過。
再有一點,就是林雨翔的初中、高中生活勾起了我的回憶。中考在我的記憶中已經很模糊了,好像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其實,也就是4年前的事情,只不過,這樣的記憶被時間更加接近,重要程度更高,記憶更加深刻的高考所覆蓋了而已。但是,我還是依稀記得中考放榜的時候,凌晨兩點多鐘打電話查詢成績,每出一門成績,心理就多懸起一分。直到全部成績出來了,才知道原來自己與理想的學校是差那么遠的。當時的失落好像又可以在高考放榜的記憶中找到相同的感覺。
讀一本書,想起一些人,憶起一些事。乃是我讀《三重門》的最大收獲。
三重門讀后感 篇4
在假期里,懷揣著愉快的心情讀完了韓寒的作品《三重門》,再一次感受到韓寒的幽默。這種幽默的力量真的勾起了我美好的回憶,把我?guī)Щ氐缴倌陼r代。
說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從他的童年說起。快樂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但痛苦的童年卻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痛苦的噩夢。當村里的同伴都在鐵路邊玩耍的時候他被文縐縐的父親關在黑暗的閣樓中,在孤獨與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誦著諸如《史記》等古文。他始終聽父親的教導——現在背得滾瓜爛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也因為這樣,在小學時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隨著林父的升遷,雨翔的中學年代是在城鎮(zhèn)中渡過的。因課業(yè)繁重他感到學習很吃力,他已沒有了資本讓同齡人稱他為神童,他失落極了;原本美滿幸福的家因林母整天整夜的玩麻將,一無心思料理家務,二無心思管教小孩,最后鬧得雞犬不寧,在這種吵鬧中,雨翔從小孤寂的心更加寂寞無助;花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然而又伴隨著無限的煩惱。就在升高中的那一年他被Susan深深地吸引了,然而他只能把那種愛慕之情暗暗地放在心底,一遍一遍地思念。就因為這樣那樣的種種原因他中考失敗,沒能考上高中。最后無耐被父親用錢送到市重點高中。
在市重高中他顯得更加彷徨。他基礎太差而且無心學習,從而逐漸墮落。好似在他的生命中什么都不順,什么都不好。面對著生活的坎坷他該如何抉擇,他該怎樣沖破層層關卡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天地?
韓寒描寫的這個人物可以說是當代中學生的代表,很多中學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縮影,或從小就被父母逼著讀書寫字,沒有閑暇的時間;或父母感情不合鬧離婚;或父母戀上賭博,對這個家不管不問;或學校根本就沒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不斷給孩子提壓增負;或在情竇初開的時期被感情困擾著……總之,《三重門》就好像在描寫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與林雨翔一樣是故事的主人公。
那么,主人公林雨翔的命運將會怎樣呢?也許作者想留一個廣闊的空間讓我們去想像,也讓我們反省,他并沒有在故事的結尾道出林雨翔的抉擇。
林雨翔何去何從?當代像林雨翔一樣叛逆的學生該何去何從?有這樣一則故事引發(fā)了我的思考,香港著名歌星鄺美云,曾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獲得第三名。在競選期間,記者提了一個叼鉆的問題,“你讀書時成績不好,你是否很笨?”這個問題的`確棘手,可是鄺美云的回答卻發(fā)人深思。她是這樣回答的:“你們注意到沒有,讀書時成績一流的畢業(yè)后干什么?可能當工程師、律師、醫(yī)生;而成績二流的畢業(yè)后干什么呢?他們中很多人卻當了那些工程師、律師、醫(yī)生的老板。”從韓寒的后記中我感受到作者是想讓大家在自己的特長方面去發(fā)展,而不是去全面發(fā)展從而全面平庸。作為一名教師讀了本書后我更充分地感受到了一個人能力的重要性,應試教育害死人。以后要在教育學生中要真正找到“文化課學習”和“潛能開發(fā)”的平衡點,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孩子有一個完美的人生。
總之,我們無需烘烘烈烈,在保持一顆純真的心下我行我素,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時智的選擇!
三重門讀后感 篇5
之前一直聽別人說過這本書,卻一直因為考試的事情而不得不壓後拜讀的時間。高考之後又限於和衕學的聚會以及家人親戚的祝賀當中。進了大學以後,對大學生活得濃厚的興趣以及強烈的好奇心徹底的阻礙了我看書的慾望。知道今年春節(jié),在書店的書架上偶爾看到了這本書,於是買下來準備細細品讀。
今天終於將這本書看完,雖然只用了幾天的時間,但是在這幾天中,卻有了一些感悟,因此想要寫下來以記錄我的這些感想,同時也是爲了紀念我的一個新的開始吧。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只是覺得里面的很多語言詼諧而且幽默,激發(fā)了我更大的興趣,我想這個或許也是這本書獲得大眾的認可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吧。其次,在這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中,卻蘊含著大道至簡的道理。在字里行間中說出了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社會中,朋友之間,家庭中出現的一系列的`矛盾。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書本的字里行間中,通過幽默的話語,說出了用一般的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
文章的主角林雨翔從初中到高中的生活經歷,構成了本書的全部內容。然而就是通過描寫了林雨翔的普通人的生活,揭露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或者說是社會的矛盾。首先說的是林雨翔在初中的生活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學校中的馬德保與羅天誠,蘇珊與沈溪兒,基本上這四個人與學校中其他的一些事情,反應出很多的問題。青少年的早戀問題,在學習上的補課問題,這里說的補課當然不是正常的補課,還有青少年的莫名的攀比等等的問題。圍繞著這些問題的展開,其主題其實是爲了抨擊與諷刺當代的教育體制與教育制度,這一點在林雨翔高中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更加的明顯。高中校園設施的差勁,花錢買進學校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而在家庭教育的方面,韓寒沒有否認林父林母對於林雨翔所付出的愛,但是同時韓寒也寫出了林母累長城的巨大的癮,對於林雨翔來說何嘗不會產生比較不好甚至是比較惡劣的影響?這也就從一個比較小的側面反映出家庭的教育在一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中考之後的林雨翔,陰差陽錯之下又與他喜歡的同時也喜歡他的蘇珊失之交臂。林雨翔進了市重點,而蘇珊故意沒做前五題的選擇題只是為了能和林雨翔在同一所學校。這不能不說也是我們青少年在年輕時所期待的浪漫的愛情,然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的,不像電視中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在等待著我們。
高中的林雨翔又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在與錢榮,與自己的室友,與文學社,與校長等等人物的周旋中艱難的求得自己的一片生存的空間。在描寫這些場面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絲毫不費力氣的感受到一種濃濃的在社會中才會遇到的勾心斗角。尤其是在林雨翔與錢榮、與文學社的社員之間,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整本書中,韓寒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對現在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現狀的極大的諷刺。然而讀過這本書之後,確實是有很多額外的感悟,蘇珊對於林雨翔的感情是比較打動我的地方。
其實最感興趣的還是文中幽默詼諧而又富含哲理的的語言,此處摘兩例。
1:歷來博學之人,大多奇丑。要不是實在沒有女孩子問津,誰會靜下心來讀書。
2:妓女賺錢,是因為妓女給了對方快樂;而教師給了學生的都是痛苦,卻照樣收錢,這就是家教的偉大之處。
三重門讀后感 篇6
初讀《三重門》時,和很多人一樣,都深深地厭惡故事中的教育制度,腐朽的教育制度荼毒了有能力無成績的學生的生活,卻無力改變。就像《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被當時的社會制度深深壓迫,卻毫無反擊之力,在“城內城外”受盡荼毒。但這次我想放下制度上的爭議,來再一次感悟一下《三重門》的故事。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初中高中的生活,那時的似水年華,我也總是在幻想著好多好多美好的東西,可是現實就是現實,就像韓寒所講“為什么偶遇一定是在霓虹閃爍的街頭,公廁門口就不可能撞上么”,一切都只是為了迎合讀者對“美”的追求!皯{什么小說中一分手就要命令老天爺掉幾個雨點下來”,藝術但不能過度的追求于“美”,趨之若鶩,這不是藝術的高于生活。
林雨翔和susan經常被讀者說是現代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我想這只是對《三重門》的淺層次閱讀。一本有味道的書不是僅僅寫一些批判制度就能“書香四溢”的。讓我們再用心去感受一下那個故事,林雨翔和susan的故事。林雨翔是受父親“熏陶”成為了一個“精通古文”的學生,恰恰就是熟悉了一些古文使他與同學們不同,而正是這種不同讓他遇見了susan。susan集古代才女麗質于一身,高雅的氣質,不被世俗沾染,讀的一些詩詞,如柳永;喜愛一些詩文,如徐志摩。正是才子眼中的佳人,所以韓寒在剛開始就設定好了兩個人的緣分。
林雨翔與susan因為教育制度而緣起,也因為教育制度而緣滅;正如《圍城》中的方鴻漸一樣,因為社會現實與唐小姐相識,又因社會現實與唐小姐緣滅。
這一切的一切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校園愛情文學(或言情小說),更是對青春的一種訴訟,而這訴訟之中夾雜了一些青春時期朦朧的男女的心意。再去回到教育制度上,似乎就是教育制度造成了這種遺憾,可似乎就是這種遺憾才讓的這青春更加意蘊深長。與其說韓寒是為了批判教育制度而寫這兩人之間的故事,倒不如說是為了寫這青春對一切的迷茫與對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追求而夾雜了批判教育制度,去寫的一個現實的生活。
曹文軒教授說韓寒的筆法與現代大多數作家不同,總是有著一些幽默詼諧,而且筆法老辣。袁敏評價其《三重門》時就說“它的行文似有《紅樓夢》的格局,它的用筆又有《圍城》的.韻味,它的語言藏龍臥虎、吸古納典,語言本身有細節(jié)、有性格、有生命,充滿靈性。”在書中韓寒寫林雨翔與susan時便用著其詼諧幽默的手法將故事寫的現實,不給人一種唐突感,讓讀者感覺很現實也很接近青春,一些詩詞運用也恰到好處,恰好寫出了處于似水年華的我們青春的茫然。韓寒以其獨特的筆觸讓人物活靈活現,又引人深思,不僅有對當前教育制度的深思,也有對青春迷茫的深思。韓寒筆下的青春或許是最現實的,也是我們最期盼的,一切,朦朦朧朧,令人發(fā)省。
延伸閱讀:本書創(chuàng)作于韓寒出道之時,韓寒當時還只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混混“,他放蕩不羈,他出言無忌。學習不好,卻偏偏有著寫作的才能。他在當時的教育體制之下不堪重負,有所感概,又沒有人阻止他去思考,于是他的獨特的思想便如脫韁野馬,把一腔情緒發(fā)泄于紙張上面。
三重門讀后感 篇7
很久很久以前,晚上我喜歡躺在床上閉著眼睛想事情,遠到關于未來的假想,近到明天早晨吃什么?我就是這樣,每天晚上會想很多很多的事情,就像上學的時候,睡之前,把今天學的單詞先默念幾遍那樣而且那種感覺是輕松而自在的~后來我喜歡跟人聊天,說著話、說著話就睡著了,因為“專家”說的,睡之前聊天好,但是不要太興奮現在呢,每個夜晚都是在臺燈下度過,還時不時的躺著看書、趴在被窩里看書,看到眼睛發(fā)干為止,說實話,我已經好久沒有去眼鏡店測過視力了,因為我不是近視眼,hoho~
每次看完一本書,我是真的想寫下些什么……但是我既想寫在本子上,又想寫在博客里,所以好幾次都干脆那都沒寫,我承認我是一個非常懶的人。因此某些感覺走過也就走過了,什么痕跡不留,because我還是個健忘的人,現在憑著我有限的記憶,我想把這段時間看得幾本書的感觸寫下來,我想經典還是會在我的腦子里留有余香的!度亻T》、《像少年拉飛馳》、《麥田里的守望者》、《人生》……
《人生》的感觸在上一篇博客已經寫過了,如今就不再多說,總之活著就是最大的藝術,命運的曲折源于現實的糾結,想那句歌詞:人生完美的事太少……不管命運給我們開什么樣的玩笑,我想我們內心還是應該有一份堅持不曾改變的,那或許就是:理想、信念或者愛情!
前段時間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覺著不看韓寒的書,將來會是一件遺憾的事,因為他在當今書市的一席之地,還有我很想看看這個恨世嫉俗的人會說些什么,恨世嫉俗,我似乎用錯詞了,比起郭敬明韓寒更現實一些,對,那就是現實。
韓寒用了第一人稱,用少年林雨翔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以及周圍的一切,發(fā)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見解。韓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極為挑剔,對于社會不良風氣和應試教育的批判辛辣卻又叫人心服口服。小說中,最愛的還是韓寒的'黑色幽默,就像我在看書的時候就一直竊喜~每一個精巧的比喻都仿佛信手拈來,讀后讓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深思。但這些黑色幽默并沒有持續(xù)很久,在林雨翔進入市南三中后,語句就轉為平淡。有人說韓寒是江郎才盡,而我認為在這個高中的場景中,描寫得一切以貼近自身生活。韓寒已不能像個局外人看待這一切,在自己的生活圈內,早已沒有距離。貼近反而使他施展不開,他也做過努力。像幾個體育特招生的出現,卻也只能華麗上場,悻悻落幕。
小說的結局頗為耐人尋味,殊不知無言的結局亦是最好的結局。未來的世界誰也猜不透,不如給自己留一個幻想的空間。韓寒做的真是絕。
事實上理一理思路,林雨翔實際上就是韓寒,這個迷茫而倔強的少年。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份抗爭意識。林雨翔的求學和韓寒的休學,一個尖銳的對比,事實上也是韓寒的無奈。他選擇了一條極為坎坷的人生道路,執(zhí)著前進。雖不知前方道路如何,光芒還能閃亮多久。但我堅信,在無數應試學子心中,韓寒是最灑脫和值得羨慕的。
【三重門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重門讀后感03-05
三重門讀后感6篇03-29
三重門讀后感15篇04-09
簡愛讀后感的 《簡愛讀后感》02-03
局外人讀后感-讀后感02-18
列那狐的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2-18
精靈鼠小弟讀后感-讀后感02-18
教師讀后感讀后感09-23
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