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3-04-02 18:03:1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7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前半生》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1
與它的結緣,源于電視劇版的《我的前半生》,出于對主角的喜歡,關注了這部劇,不過未曾完整看過,只因討論太多,偶爾看了最后的片斷!這部劇的熱度和評論,促使我有了了解原著的欲望,了解亦舒!
或許是有了先入為主的思想,總是會將電視刷中的情節(jié)代入到書中,而且會很自然的做比較,想下一段是什么,子君和賀涵怎樣認識的?書中有沒有這個橋段?對賀涵的關注度,不亞于當年的宋思明!
看了劇版的《我的前半生》讓人有一種防火防盜防閨蜜的感覺,雖然理解子君和賀涵的情不知所起,也明白賀涵與唐晶太過相似,卻更期待完美結局。盡管一切都明白,心依然會有波瀾,愛原來是有期限的。
書中的開篇和劇版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幫子君走出陰霾、重新走向職場的是唐晶,而唐晶的男友莫家謙書過半時才出場!所謂暖男賀涵只是編劇為了提高收視率而虛構的。書中的.子君更為真實,更貼近生活!她信奉“女人以家庭為主”,在遇到涓生時毫不猶豫的結婚了,甘愿放棄自己的所有,做一個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如果沒有別人的介入,她的一生就是以平靜、和諧、安康圓滿結束。而當男人筑就的“安逸”即將離去時,卻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人要學會翻篇,過不去的事要過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翻過一頁,才能書寫另一頁。經歷過婚變的子君重新出發(fā),走進職場開始新的生活!女人無論何時都不能放棄自己,自己獨立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上司的抬愛也沒能阻止她辭職,前夫再多的關愛也都成了過往!她選擇做個陶藝人,自在、隨心、安靜!
若無相欠,怎會相見!生命中每一個遇見的人都是注定的緣!當子君遇見翟有道,便認定他是她的后半生!他與她沒有過多的接觸,沒有太多的語言交流,他的沉穩(wěn),他的淡定,他的一切都讓她著迷!她在翟君面前那樣的羞澀,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渴望!當翟君漂洋過海來找她,告訴她“我們結婚吧”,她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史涓生以愛的名義將她捆綁,用“不再愛”的籍口拋棄她,她的前半生以這個懦弱的男人而結束!感謝涓生的放手,成就了另一個子君,也改變了她的后半生!遇見你,以為你是人生;而你卻不珍惜輕別離!
書的最后子君與翟有道旅行結婚,在飛機上翟君給子君輕輕搭蓋下毛毯,子君感慨說“這就是夫妻間最平常不過的了吧!”空姐發(fā)放飲料,子君擺手示意不要吵醒翟君!看著無名指的環(huán)戒,她笑了,我是何等的運氣,竟如此理想的結束了我的前半生。往后余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唐晶用前半生成為了精英,后半生便成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每一個出現在生命中的人,都有原因和使命。沒有人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是緣份,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恩。
喜歡原著,喜歡真實的子君,喜歡故事的發(fā)展,喜歡這樣的結局。遇見的都是天意,擁有的都是幸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2
前不久,看了1987年中外合資出品的電影作品——《末代皇帝》后,猶覺意猶未盡,經朋友介紹,又去圖書館借來了圖書《我的前半生》,花了3天功夫,終于陸陸續(xù)續(xù)地把它看完了。
選擇閱讀《我的前半生》大半也是源于作者的緣故吧,作者是見證了一個時代天翻地覆變化的大清末代皇帝、公民——愛新覺羅·溥儀。
這是一部極具文獻價值,且?guī)в袘曰谛再|的作品。溥儀從他的家世寫起,到他童年登基與退位,偽滿14年的統治,到后來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溥儀從一個末代皇帝、戰(zhàn)犯到自覺悔罪成為一個新人。
總的感受:似乎自身也已穿越時空隧道,置身于那個魑魅魍魎的時代。
寫到清朝統治的腐敗,宮廷內部的爾虞我詐。寫到慈禧的喜怒無常時,有這樣一段話:有一個太監(jiān)陪她下棋,說了一句:"奴才殺老祖宗的這只馬",她立刻大怒道:"我殺你一家子。⒕徒腥税烟O(jiān)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寫到封建統治者的奢侈糜爛時,有這樣一些記載不僅讓人頗為震撼:隆裕太后每餐的菜肴有百樣左右,要用六張膳桌陳放;"我"(溥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只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除此之外,每日還要添菜,這個月添的肉是三萬一千八百四十四斤,豬油八百十四斤,雞鴨四千七百八十六只。
溥儀3歲被迫登基,到后來的退位,成為日軍的.傀儡建立偽滿洲國,最終被改造為社會主義新公民,這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溥儀出生在一個封建王宮貴族之家,其命運從被迫登基之后就已經無法自己掌控了,正如他后來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時所說的那樣,他甚至痛恨封建制度,使他想成為一個單純的小孩而不得,成為一個無能的人;從小在封建帝制毒液下浸泡的溥儀,擁有了那種根深蒂固的皇權思想之后,待到大清帝國徹底滅亡之時,骨子里那種為我獨尊的思想必然導致其的不甘與復辟情緒,但當時已是眾叛親離,再加上怕死的心里,就勾結日偽政權建立的偽滿洲國,企圖復辟;但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道路,是大勢所趨,任何與其相抗衡的敵對勢力必將自取滅亡,溥儀也必將從皇帝的遺夢中醒來接受社會主義的改造。
《我的前半生》可以說相當詳細的記錄了中國從封建社會轉向社會主義社會階段,溥儀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封建皇帝轉變?yōu)樯鐣髁x新公民的心路歷程?赐甏藭那橐彩穷H為復雜的,其中不免對其的一波三折的人生感到同情,對其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的同情,同時也對其最后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新公民的欣慰。我想中國的帝王中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像溥儀那樣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也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像溥儀一樣有如此復雜的心路歷程。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3
有些電視劇是觀古喻今,從過去的一些人文世故里讀懂當下很多道理,比如最近正在熱播的個人比較喜歡的《司馬懿》,而有的電視劇則說的就是當下的事情,讓人看完總是感覺仿佛就發(fā)生在身邊一樣,提神醒腦意義重大,比如《我的前半生》。
盡管《我的前半生》播出不過幾集,但卻以扎實的劇本、演員在線的演技以及赤裸裸反應當下的社會現實迅速吸引了很多觀眾,而我就屬于這很多觀眾中的一員。但說實話,我看了幾集之后最驚訝的地方在于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這個角色,其實羅子君這個角色跟馬伊琍多少有些像。
《我的前半生》戲內的羅子君是有著翻天覆地的巨變和成長,是生活改變了她,戲外的馬伊琍勇敢堅定且專業(yè),所以選擇挑戰(zhàn)這樣一個會被討論甚至被帶入的角色。演員的專業(yè)性讓馬伊琍決定不放棄任何的好角色和好作品,并選擇用絕佳的演技去擁抱那些流言蜚語。在劇中馬伊琍不管從表演狀態(tài)上還是整個人呈現出來的少女感都展現了她的活明白與看透徹。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感謝馬伊琍的專業(yè),才能看到《我的前半生》這樣一部好作品。
羅子君這個角色,大概是很多當下中年女性的真實寫照,她們多年前為了家庭跟丈夫的事業(yè),主動退居二線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只因為信奉著多年前丈夫那個一文不值的.承諾!坝肋h愛你”“照顧你一輩子。這樣張嘴就來的承諾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履行?馬伊琍是上海人,羅子君也是上海人,所以馬伊琍演起羅子君來總能恰到好處的把上海小女人骨子里的傲嬌、細膩跟精致詮釋的淋漓盡致。
還記得上學時候追《奮斗》,當年的夏琳可是身邊很多女性朋友學習的榜樣,她獨立、自強,身上散發(fā)著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堅韌氣質,大概也是因為夏琳,觀眾一下子記住了馬伊琍。從夏琳到羅子君,無論是演員、角色還是觀眾都經歷了人生十年變化,當年堅持獨立的夏琳如今是相夫教子的羅子君,而馬伊琍也早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可是從《我的前半生》前幾集的呈現來看,馬伊琍依舊少女感十足,我想這大概就是恰當的角色會讓一個演員周身發(fā)光的道理吧。
本以為家庭幸福、生活富足的羅子君在聽到丈夫跟自己提出離婚的事情之后,整個人是懵的,我想試誰都沒有辦法接受這樣殘忍的事實。而僅僅開播幾集,羅子君的人生已經從巔峰跌落谷底,這樣的巨大反差對演員提出很高的要求。從一個每天只知道逛街刷卡的富太太突然變成了被丈夫拋棄的中年單身女性,馬伊琍把握著每一寸情緒變化,也讓觀眾從心底感受到她此刻的絕望,這樣,或許等羅子君善良轉身的時候會更加擊中人心吧。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4
今年暑假我有翻開我的書柜,又讀完了愛新覺羅·溥儀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儀先生的一生充滿了不平凡的色彩,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這一生的特別歷史,同時也造就了中國的歷史。這里面,有鬧劇,有悲哀,有疑懼,有希望。
1906 年,溥儀出生于北京,1908 年慈禧臨死前選擇了溥儀繼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話,改變了溥儀的一生。1911 年清帝溥儀遜位,從此,清室的復辟鬧劇便一幕幕的開始上演了。先是張勛帶著辮子軍幫助溥儀復辟,然而沒做幾天皇帝的溥儀就又退位了。溥儀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 年的偽滿洲國,稱帝為康德皇帝。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溥儀于1932年初在長春(當時稱為新京)任滿洲國執(zhí)政,后于 1934 年初稱帝。1945 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溥儀作為偽滿戰(zhàn)犯被關押于前蘇聯,五年后回國進行改造,十年后得到國家特赦,任職于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1967 年,病逝于北京。宣統皇帝,大清遜帝,偽滿執(zhí)政,康德皇帝,戰(zhàn)犯,普通公民,這些字眼寫照了溥儀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通過利用溥儀強烈恢復祖業(yè)的愿望,以溥儀為扶植對象建立了偽滿,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對東北的統治,這十四年,能活過來的'人本身就是個奇跡。溥儀在答應日本出任偽滿執(zhí)政時,也許他忘了,日本人并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為了一個中國人的皇位而忙活,他們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當溥儀明白一切以后,日本人已經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這個執(zhí)政和皇帝無非是個幌子而已。日本人給溥儀戴上了一頂繁華的皇冠,然而這頂皇冠繁華的背后卻是一個緊箍咒。偽滿十四年,溥儀幾乎沒有任何的權利,他不僅毀了自己,更毀了整個滿洲。日本就這樣以東三省和臺灣省為跳板,對中國開始了大肆侵略。
偽滿十四年的歷史,是悲哀的。由于清室宗廟受到孫殿英軍閥可恥的盜墓行為以及其他的種種原因,激起了溥儀恢復帝業(yè)的愿望,而這個愿望又恰恰是跟那個時代所背離的,正如楊天石先生所說:“歷史是從專制走向民主的”,這個愿望不會實現,也不可能實現。被這個愿望沖昏了頭腦的溥儀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設計的圈套,而這個圈套在我們今天看來,其用意是多么的明顯,多么的可恥。或許只要稍作思考,順應歷史潮流,拒絕日本侵略者的邀請,這十四年的血淚史就不會發(fā)生了。
作為個人,我尊重溥儀先生在改造后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溥儀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一書本身就是對國家和歷史的貢獻,使讀者更加清晰的了解當時的中國。
歷史,給了我們教訓!我們必須謹記,任何事物都是向前發(fā)展的。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5
最近,大家都在追劇《我的前半生》,一部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的電視劇。于我而言,我倒寧愿去讀小說。讀小說的時候,導演是自己,書中角色任自己演繹,除此之余,還可領略作者文筆。相反,電視劇為了追求收視率,很多時候多了編劇的杜撰,劇中角色也更多是由明星演繹,所以失去了原著人物的靈性,多了那些明星的影子在其中。
初讀亦舒的作品是在17歲,大一。她筆下的主人公大多數是女子,獨立、睿智、美麗,面對一切,無論是怎樣的困境,都不會歇斯底里,而是異常的沉著冷靜,應對自如。故而她筆下的女人公從不缺優(yōu)秀的追求者。如今,過了很多年,亦舒的作品仍沒有與時代脫節(jié),尤其是倡導女性獨立的今日。但是總體而言,她的小說中的女子又過于完美化,每個女子都超塵脫俗,令人只能在腦海中想象而不可求。
昨晚,將《我的前半生》一口氣讀完,頗有感觸。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子君未曾料到往日很順從、老實的丈夫會突然出軌,與她離婚。那時她才三十五歲。丈夫義無反顧,拖著行李離開了妻子、兩個孩子。已在家安于做太太多年的子君措手不及,面對著無收入的困境只能在好友唐晶的幫助下找份她昔日曾嗤之以鼻的工作來振作。好在子君沒有沉淪下去,一年有余就一改往日那種闊太太的`生活面貌,成了一名靠自己的能力過活的女性。當然,這樣獨立、優(yōu)秀、特質在身的女性是能夠再次覓得良人的。讀完小說后,思忖許久。子君其實是幸運的。三十五歲遇到這樣的波折,尚有振作的機會。如若是四十歲、五十歲呢?
由人及己,如若是我們自己,面對這樣的變故,又該作何打算?一位情感專家說:我不贊成女人出軌,但是我贊成女人要有出軌的資本。乍聽之下,實屬無稽之談。但是,細加忖度,又有那么一點道理。就如子君一樣,初入圍城的女子,大都學著去做賢妻良母,將全部精力與時間都奉獻給了丈夫、孩子與永無止境的家務,待到中年,丈夫事業(yè)有升、孩子學業(yè)有進,只是自己,已是皮膚暗黃、身材臃腫、胸無點墨的中年婦女。如若此時再遭丈夫拋棄,那可真是永無翻身之日。所以,子君的故事也算是對所有女性的一部警示劇吧!不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棄自己。不論現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安逸,都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強大自己。即使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仍難逃脫歲月印刻在身體內的滄桑,但是與歲月同行,與日俱增的學識、智慧、本領足夠抵消掉容顏老去、身材走樣的損失。最起碼,在突遇人生變故之際,仍有還手之力。就像亦舒筆下的喜寶所說:女人,要做一幅畫,而不是一件衣服。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誰又能料到,明天會發(fā)生些什么?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6
與歷史相比,一個人顯得是那樣的小,就像是一顆小小的塵埃。
浩浩蕩蕩的清朝,在幾十年間土崩瓦解,這一切對于小小的宣統帝來說,并不是他所能夠控制住的,在這場歷史的車輪里,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塵埃,注定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
而對他來說,紫禁城外的社會才是一個小小的塵埃。所謂歷史的進步,對紫禁城內的他,都不過是城外的風言風語,沒有什么價值。
《我的前半生》記錄著一個男人的一生,從他還未出生時已經注定的命運到他大起大落、無可奈何的人生軌跡,從他登上帝位后的冷酷無情到重新改造后的大徹大悟。
當他重新回憶起過往,寫下這本書時,沒有了作為宣統帝的殘忍暴虐,沒有了作為滿州偽政權執(zhí)政人的卑微求全,更多是作為新中國公民的淡然,他已經不對過往保持一種怨恨的心情,這就是歷史在一個人身上施展的魔力。
對于這本書來說,它盡管是以一個人的回憶所寫成的書,但確實重現了那段歷史。雖然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溥儀身份的特殊,使得他的故事對于清史的研究有著很大的幫助。
但是我覺得它的作用更多還是以一個人的經歷來重現過往的歷史,過往的記憶,無論你是什么樣的一個身份,即使你就僅僅只是這個社會里的`一顆小小的塵埃。
如果想要再現一段歷史,個人的經歷是否是可靠的?
是不是只有名人的故事才能夠幫我們再現歷史?
我覺得盡管個人的經歷可能會有因為各種原因進行人為刪改,也可能會有記憶錯亂現象,但是從總體來看,這些其實是可信的。一個人,他的生活不可能脫離這個社會,那么他所進行的每一個事情都會體現出這個時代的特征,就算他進行了刪改,也不可能修改出他從未經歷或從未聽聞過的東西。
我認為,無論是什么樣的人物,都能夠幫助我們構建這個社會的記憶。
首先,不同的社會角色有著不同的經歷,對于共同經歷的同一個事件有著不同的解讀,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這個社會不同的側面。另外,往大了說,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只有所有人聚在一起,世界才會是一個世界。
就像我們此次閱讀的另一本書《夢醒子:一個華北居士的生平》,盡管這位鄉(xiāng)紳憑借他的聲望維持一段該地區(qū)的穩(wěn)定,但是他可能并沒有對當地做太大貢獻,畢竟他要養(yǎng)活自己一家人就很不容易了。那么他的日記沒有價值嗎?
不。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儒生、鄉(xiāng)紳、議員、商人等多個不同身份、不同視角對近代山西社會的剖析,這為我們了解那段歷史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其實無論是史學界對于個人歷史價值的挖掘,還是我們檔案學界對口述檔案等個人檔案的挖掘,都是看到了個人這個小小的塵埃對于構建世界記憶的貢獻。
當無數過的塵埃聚在一起時,世界才成為了世界,當無數多人的記憶構成在一起時,歷史才會是歷史。(謝鵬鑫)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7
臨近假期,想看輕松點的書,想起去年看過的《喜寶》,就又找了另一部亦舒的小說,叫《我的前半生》。
不愧是代表作,甚是酣暢淋漓。亦舒的作品,絕不是普通的情愛小說。她是現實的,直視人性的陰暗面,揭下了愛人、朋友以及親人之間那層溫情的面紗;她不無深刻地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的女子,也引發(fā)許多對書中女子命運的喟嘆。
比起姜喜寶,我更喜歡《我的前半生》里的子君。她更近人間煙火。一個三十多歲的美麗女人,育有一兒一女,她遠離人群中的廝殺拼搏,安閑的在家做全職太太,在西醫(yī)丈夫的庇護下做了十幾年的金絲雀。家里有傭人有司機,一切瑣碎事務她只操心安排,不用親力親為。到底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女人是不一樣的,她多年的好友唐晶,雖然在職場也已經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對自己的.花銷一向舍得出手,也不得不常?畤@子君看上去比她年輕太多。然而三十三歲這年,丈夫另有新歡提出離婚,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擁有的這一切,財富、地位、優(yōu)渥的生活,出入高級社交場所的權利,都是因為她是史涓生的太太,都是涓生的贈予,失去史太太這個身份,她便失去了一切。
人情冷暖在這個時候全然顯現,就連她的母親和妹妹也令她傷心。然而誰料跌入谷底的時刻,卻成了她精彩故事的開端。當所有人都以為她被打倒的時候,她很快地站了起來;\中的鳥兒雖然安逸,卻也束縛了它的翅膀;外面的世界雖兇險,卻有無盡廣闊的天空。美麗而沉淀了的女子,運氣總不會太差。盡管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去適應中年離婚婦人的孤獨,以及三十多歲突然從富家太太到公司小職員的落差,可子君依然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越來越風生水起。自然是比不上當初享的福,但是這一次,她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立足,而不是倚仗誰的給予別人的給與是既然能給與,也能收回的。奇妙的是經歷變故而終日操勞的她,在前夫眼里卻變得從來沒有這樣美麗過。大概這就是人所說的,女人最美麗的時候,是結婚前和離婚后。
她并沒有回到原來的金屋。涓生曾經的絕情和傷害,可以不再怨恨,卻也已無法挽回。感情再也回不到當初。在自由的日子里,她不再對婚姻有所期望,看人的眼光反而更高了。亦舒是厚愛她的,她讓命運再一次的垂青了子君,給了她一個更加優(yōu)質的丈夫。子君自認自己仍是一個喜歡有所依賴的小女人,但這一次,她選擇婚后繼續(xù)與合伙人一起做陶藝品,不再做一只舒舒服服的金絲雀。由此可見,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事業(yè)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保障,才能不必把老公當老板那樣討好。
現實生活中的子君未必有那樣的好運吧,但是也一定不會差。一個女人自身能散發(fā)出高貴美麗的氣場,她就不會墮落在灰色的生活里。享得榮華富貴,也吃得一落千丈的苦。無論如何,她都會奮力堅守自己的品格,絕不讓生活把她變成一個怨婦。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她真的會吸引到一個同樣氣場的人。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02-17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02-05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03-05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9篇03-26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5篇03-17
我的前半生讀后感(通用30篇)03-21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11-26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9篇12-13
我的前半生觀后感1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