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醫(yī)生心得體會
更新時間:2023-12-25 18:28:36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糖尿病醫(yī)生心得體會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糖尿病醫(yī)生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糖尿病醫(yī)生心得體會1
在我作為糖尿病專科醫(yī)生行醫(yī)工作的40年間,曾經整治了多達20萬人次以上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尿多為正值壯年的職場人士,但實際上,患糖尿病后會很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癡呆等多種疾病。
因此,我本人以及所經手的患者都不能專注于治糖尿病。
那么就把預防和盡早發(fā)現(xiàn)各種疾病作為我們的重要課題。
在長期防治各種疾病及觀察每一位患者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在這些貌似相同的職場人士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健康差異。
很多人希望能工作到80歲,健康的活過100歲。但同時也有很多人擔心自己會在退休前就患上危及生命的疾病。
舉例來說,假設我們收集100名40歲左右的職場人士作為樣本,那么,其中有20%處在健康上有,而其余的80%很遺憾只能說是處于健康下游。
這種差異也許在40歲左右時很難覺察到,但實際上已經出現(xiàn)工作效率降低的'現(xiàn)象,健康正在一步步被侵蝕。
而且,從50歲開始,這些潛在的亞健康就會變?yōu)檎嬲募膊★@現(xiàn)出來。造成這些職場人士健康差異的,無疑是每天的飲食。
因此,飲食遠遠超出了你的想象,不僅會左右你的健康,也會對你的工作狀態(tài)造成影響。
精神飽滿的投入工作的各位職場人士,你們最該重視的不是銷售額,也不是人脈,而應該是為提高工作效率而努力工作的你自己,應該重視的是如何正確的向你自己的身體內注入正確的營養(yǎng)。
不能想象,無論多么高級的車,如果總是加那些滿是雜質的劣質汽油,他也會拋錨罷工。
但是輪到自己的身體,確有很多職場人士滿不在乎,不懂得如何善待自己。
糖尿病醫(yī)生心得體會2
對于一個糖尿病患者來說,得病20多年,年過70身體狀態(tài)依然保持很好,幾乎沒有發(fā)生任何并發(fā)癥,讓人無不感佩。這位患者就是我國著名的內分泌專家楊文英教授。
楊文英教授現(xiàn)任亞洲糖尿病學會副主席、中日友好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曾任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主任委員,在20xx年榮獲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科學貢獻獎。
然而這位糖尿病專家卻同時有著另一個身份——糖尿病患者”。
20xx年,楊文英教授接受人民政協(xié)報采訪時表示,在四十七八歲時,她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血糖高了,已經進入了糖友的行列。
楊文英談到,研究顯示,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孩子生下來的發(fā)病率為40%;父母雙方都有糖尿病,孩子的發(fā)病率為60%。自己的母親、外婆都是糖尿病患者,所以在遺傳基因方面,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
但在患病的20多年里,雖然從事臨床、科研、帶學生等繁重工作,每周“5+2”工作,但依然把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保持的不錯。
與糖尿病斗爭20多年的4點感悟
楊文英是如何做到的呢?她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名糖尿病專家與糖尿病“斗爭”的4點感悟。
第一,有個好心態(tài)
糖尿病是一種很纏人的疾病。截至目前,糖尿病依然不能根治。一旦患病就需要長期治療,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終身用藥,同時還要“管住嘴”。這對很多患者的精神意志提出了嚴峻考驗。
有的患者因為疾病遷延不愈而信心動搖,甚至因此焦慮、抑郁;有的則因為飲食管理過嚴,而覺著生活索然寡味,堅持一段時間后就開始“該吃吃,該喝喝”。
楊文英教授在患病后,自己一直保持很好的`心態(tài),堅持服藥、堅持飲食管理,從不埋怨長期飲食調理給自己帶來的一些困擾。她反而會安慰自己,如果不是患病控制飲食,可能她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大胖子了。
第二,科學用藥
從確診開始,楊文英教授就開始服藥,幾乎從來沒有斷過藥。
“我有一個信念,如果今天出來沒吃藥,一般就不吃飯,把吃藥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幾天不吃藥是不可能的。從單藥治療到聯(lián)合用藥,再到注射胰島素,都堅持得很好。”楊文英表示,有時出差忘記帶胰島素了,她會馬上在當?shù)蒯t(yī)院買一些胰島素,總之一天不能停。正是因為不拒絕治療,堅持規(guī)律用藥,她的糖化血紅蛋白從沒有大于過7%。
至于胰島素,有些患者擔心一旦用上會出現(xiàn)依賴癥,停不下來。楊文英說,這是不對的,“我遺傳的這種糖尿病胰島功能不是特別好,所以就果斷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已經十幾年了,使得我的精力、體力特別好!
第三,重視防控并發(fā)癥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大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都是死于并發(fā)癥。而糖尿病的并發(fā)癥有多種,包括心腦血管、周圍神經病變等。
2型糖尿病患者大約有80%會合并心腦血管高危風險,也就是說5個2型糖尿病患者就有4人合并心血管高危風險。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占糖尿病全因死亡的一半左右。
楊文英教授清楚這些并發(fā)癥的可怕,所以她一直很重視并發(fā)癥的防控和檢測,生活中堅持服藥、規(guī)律飲食,這些方式有效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且楊文英教授還會定期體檢,定期體檢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身體存在的一些微小病變,并及時干預處理。
第四,適當運動
楊文英的運動時間不多,但只要一有空閑,她就會去散步。
她說,與西方國家相比,從整體上來說,國人的運動量是不足的。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現(xiàn)在我國的超重人群,特別是腹型肥胖者越來越多。而肥胖本身會加重胰島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很多肥胖者意識到了運動減肥的重要性,也體會到了運動的好處和快樂,但很難堅持。楊文英強調,為了防控糖尿病,運動應成為一種習慣和樂趣。
遠離糖尿病,記住這4句話!
1. 加強鍛煉,肌肉是天然降糖藥
胰島素要發(fā)揮降血糖的作用,需要“助手”的幫忙,即胰島素受體,而這個助手存在于肌肉細胞上。
如果你長期不鍛煉,隨著肌肉減少,“助手”的數(shù)量減少,降糖的作用就漸漸發(fā)揮不出來,血糖就上去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在20xx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談到,數(shù)據顯示,鍛煉可預防80%的心腦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壓以及40%的腫瘤。人衰老的最重要原因是肌肉流失。從30歲左右開始,如果不刻意鍛煉的話,肌肉將逐圖片漸丟失。
2. 想控糖,先控制好體重
體重跟腰圍同時增加的話,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曲伸在20xx年健康時報刊文談到,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2~5倍。常測體重,防止超重和肥胖可以預防38%的糖尿病發(fā)生。
腰圍男性最好不超過85厘米,女性不超80厘米。
3. 別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魚大肉
現(xiàn)在人為什么越容易得糖尿病呢?還是吃出來的!國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來吃大魚大肉。
我們經歷過苦日子,在吃糠咽菜時,身體的某些基因(學術界稱之為節(jié)約基因)會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原料來吸收營養(yǎng)。
但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好了,可這個節(jié)約基因仍在開放著,營養(yǎng)吸收好,大家又不運動,自然人就胖了起來,問題也就多了。
我們還是要適當多吃蔬菜和瓜果,肉類需稍微節(jié)制一點?蓞⒄者@個量:每天1斤蔬菜;每餐主食少于2兩;每天的植物油控制在3湯勺;每天可吃少于4兩的低糖水果;天可吃5份蛋白質;每天食鹽控制在6g以內;每天至少喝7杯水。
4. 控糖別小看了睡眠和壓力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在20xx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人體激素有自身的變化規(guī)律,不睡覺或壓力大時這些激素會處于應激狀態(tài),導致激素水平改變。這些激素水平與胰島素是對抗的,時間長就會打亂與胰島素之間的平衡,導致人體脂肪代謝、血糖代謝以及神經免疫系統(tǒng)紊亂,就可能引發(fā)糖尿病。
【糖尿病醫(yī)生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糖尿病心得體會11-02
糖尿病的心得體會11-02
糖尿病的護理心得體會05-30
關于糖尿病心得體會11-03
糖尿病護理的心得體會11-04
糖尿病護理心得體會11-02
糖尿病的護理的心得體會11-02
護理糖尿病心得體會11-02
糖尿病科心得體會11-02
糖尿病人的心得體會11-21